首页 > 新闻 > 经济 > 正文

以科技创新为关键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央地协同发力

2021-12-03 08:24:32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创新发展。近期,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政策,科技创新步伐明显提速。从11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两份涉及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磅文件,到11月30日工信部发布两化融合等三大“十四五”规划,再到近期多个地方公布各自的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一场全国性科技创新发展热潮正在掀起。正如《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文中所指出:“要以科技创新作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央地协同发力

近期,北京、上海、广东、重庆、湖北、江苏、浙江、河北、广西、贵州、江西等多地公布了各自的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在全国俨然掀起了科创大发展热潮。

“通过编制科技创新规划谋划并指导中长期科技创新发展是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经验,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孙福全指出,地方科技创新规划要坚持区域特色,与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有机衔接,可以实现国家目标和地方目标的统一,形成推动国家目标实现的强大合力。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二级研究员韩凤芹表示,当前,全国上下已经形成重视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央地协同发力。而协同发力的着眼点在于:聚焦国家发展目标,加强顶层设计,聚集国家科技资源;地方行政推动科创规划,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区域分割或封锁,各自为政,应更好发挥协同力量。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肖尤丹认为,地方科技创新规划在创新生态、制度环境和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政策竞争有利于在全国层面上营造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制度环境。

国家科技资源布局要适当向中西部倾斜

当前,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科技创新规划和政策,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形成了科技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孙福全认为,人才竞争是区域竞争的焦点,中西部地区在人才竞争上往往不具优势,由此导致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继续从中西部地区流出。因此,国家的科技资源要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布局,政策层面也要给予适当优惠,以逐步缩小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差距。

韩凤芹也表示,一方面在于创新要素的有限性。创新人才的成长是有周期的,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营造好的创新环境,而这不是短期就能实现的。另一方面在于创新要素流动的马太效应。对欠发达区域而言,存在创新人才外流的风险;对发达区域而言,存在创新人才引进成本加大的风险;对国家而言,创新要素在不同区域间流动,如果行政力量过强、经济刺激过多,可能引发不创新的风险。

肖尤丹认为,在区域协调发展维度上,要处理好区域创新高地或科创优势区域与周边区域乃至全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关系;在科技与经济社会关系维度上,要处理好区域科技创新发展与城市或区域国家功能定位的关系。

推动区域协同以实现科创资源效用最大化

毫无疑问,推动形成区域协同格局,实现科创资源效用最大化,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实现科技创新需要协调好政府、社会、市场三者关系,各主体分工合作。”韩凤芹说,一是应坚持央地合作,以大战略观建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科技特区,充分发挥中国制度优势和市场优势,把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结合起来;二是围绕区域协调发展,加强重点区域协同创新合作;三是加强央地两层治理,发挥省级政府在科技创新治理中的作用,在省级层面统筹布局资源。

孙福全认为,一是在国家层面加强科技创新规划和政策引导,进一步明确各个区域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实现区域之间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二是相邻区域之间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原则建立创新共同体,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区域产学研各个创新主体加强合作,推动大型科研仪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创新要素开放共享;三是坚持对口帮扶,加强东西部之间的科技合作,加大东部对西部的技术和产业转移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肖尤丹表示,一要坚持严格保护知识产权、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法治政府,健全完善创新要素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二要建立完善权责清晰、区域均衡的国家科技财政投入机制,优化国家高水平科技创新资源的区域布局;三要明确相关国家创新载体和平台的区域协调发展责任,充分发挥国家创新载体对相邻区域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周子勋)

标签: 以科技创新为关键 建设 创新型国家 央地协同发力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资讯播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