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经济 > 正文

两年间汇聚起大批科创企业 科创板改革效应初显

2021-07-25 16:16:56来源:北京日报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锣响,至今已运行两个年头。从首批25家企业到如今超过300家,科创板板块的总市值已近5万亿元。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两年间汇聚起大批科创企业,形成A股最具活力的科创军团。科技与资本的互动,让这些企业加速成长,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资本助力硬科技企业成长

截至7月22日收盘,科创板挂牌企业数量已增至313家,总市值49477.37亿元。两年间,科创板挂牌企业的数量迅速扩容超12倍。这些科创板企业IPO融资数额超过38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两年间A股前十大IPO中,就有7家登陆科创板。

从行业分布看,科创板企业“硬科技”属性明显。300多家科创板企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占比最高,超过三分之一,包括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在内,这三个行业合计占比已接近75%。

坚守“硬科技”定位,科创板更加注重上市企业的科技领先水平、科技研发能力、可持续性和高成长性。上交所一组数据显示,2020年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384亿元,同比增长2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为12%,同比提升一个百分点;汇聚超7.5万人的科研队伍,平均每家公司超过280人、占比近3成;合计新增专利授权16300项,其中发明专利4500项。

科创板支持“硬科技”的示范效应初步显现,一批重要研发和产业化成果也来自于科创板企业。如华润微国内首条6英寸商用SiC晶圆生产线正式量产、康希诺与军科院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获得境内外紧急使用授权。上交所近日发布的《2020年社会责任报告》称,得益于资本的助力,不少企业在登陆科创板后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深耕研发,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未来,科创板将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为目标,为科创企业源源不断注入资本动能,推动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

试点注册制 探路市场化

“改革整体效果较好,符合预期。”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主题演讲中对科创板作出评价。

作为增量改革的重大探索,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并已取得相应的市场效果。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科创板与注册制相伴而生,正是这一重大制度创新,才将以往因盈利指标、业务模式、公司架构等无法满足现有上市条件的企业纳入A股,明显提升了市场的包容度。截至目前,科创板已有19家未盈利企业、2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和3家红筹企业发行上市。

推出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两年来,其引领改革的效果已初步显现。国泰君安研报认为,注册制板块IPO数量占全市场已近七成,科创板正面清单指引IPO行业结构变化,全市场研发投入逐年攀升。

不仅如此,董登新认为,科创板在市场化方面的探索还体现在,新股上市前五个交易日取消涨跌幅限制,这就有利于新股定价能够尽快达成均衡价格。

科创板在融资融券方面的表现同样值得一提。以往主板的两融,融资占比高达99%,而融券仅占1%,二者极不均衡,容易让市场形成单边市局面。科创板在这方面大有改善。截至7月20日的数据,科创板两融余额约为732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493亿元,融券余额为238亿元,两者比例大体为2∶1。他认为,科创板在这方面打破了传统主板两融“跛足”的畸形格局。

改革“试验田”被寄予厚望

中国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交汇期。科创板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被寄予着厚望。多位市场人士认为,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目前科创板仍处于起步阶段,接下来还应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

在新股定价方面如何更加市场化,交易所IPO独立审核与证监会监管如何实现有机结合,是市场目前较为关心的焦点话题。科创板在这些方面改革中,均应走在其他市场前面。

就在近日,科创板再度迎来诸多政策利好。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针对科创板提出试点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使用人民币参与科创板股票发行交易,并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董登新分析,科创板引入RQFII,意味着未来离岸人民币将可以进入到科创板。而做市商制度的引入,将有利于科创板形成专业定价和均衡定价,有利于保护个人投资者的权益。同时,做市商报价相对严谨,有助于抑制股价操纵。(孙杰)

标签: 两年间汇聚起大批科创企业 科创板挂牌企业数量已增至313家 总市值49477 37亿元 科创板改革效应初显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资讯播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