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海拔3500多米的高原上,人们这样守护“黄河之肾”

2022-11-05 15:32:31来源:新华社  

这是玛曲县阿万仓湿地秋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新华社兰州11月4日电 深秋,从空中俯瞰平均海拔3500多米的玛曲湿地,大大小小的湖泊如珍珠般洒落在草原上,上万只候鸟在这里安心度过繁殖季,准备飞往南方过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这里天然草原、沼泽湿地分布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补给区。占地560多万亩的玛曲湿地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高寒沼泽湿地之一,被誉为“黄河之肾”。

河曲马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河曲马场的湿地奔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冬季即将来临,甘肃黄河首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曼日玛保护站干事王佳阳和同事们依依不舍地作别守护了大半年的候鸟,“日常巡护总是枯燥艰苦,候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更多生机和乐趣。”他说。

玛曲湿地实施禁渔近20年,为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供给。王佳阳介绍,遇到极端天气,保护区工作人员还会通过巡逻救助、播撒玉米等方式为候鸟提供补给。近年来,玛曲湿地迎来越来越多的候鸟,其中黑颈鹤栖息数量达到480多只。

游客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河曲马场的湿地游览(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玛曲县自然资源局高级工程师马建云介绍,截至目前,玛曲县综合治理黑土滩、鼠虫害、沙化退化草原面积达到150多万亩,湿地保护与修复面积达到40多万亩,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98%。“湿地保有量不断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明显增强。”他说。

玛曲县阿万仓镇沃特村村民达考明显感到,这几年,家乡水草日益丰美、湿地逐渐丰盈,自己的生活也悄然发生变化。以前,他只会守着草原和牛羊过日子。如今,他开了一家“牧家乐”,端稳了生态饭碗。

沃特村紧邻湿地,风光旖旎。2019年,当地政府投资5000多万元,打造集休闲旅游、特色民俗和文化演绎于一体的旅游标杆村,鼓励牧民从事旅游业。

“为了保护草原,家里的牦牛从200多头减到了80多头。牦牛数量越来越少,人反倒更轻松。”达考的女儿仲格说,除了牦牛带来的收入,家里每年能拿到1.5万元的草原补奖,牧家乐还能带来每年近3万元的收益。(记者文静、陈斌、马莎、赵伟宏)

标签: 海拔3500多米的高原上,人们这样守护黄河之肾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资讯播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