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经济 > 正文

【地评线】桂声网评:织密生育保障网——一场有温度的制度“托举”

2025-11-19 11:14:03来源:广西新闻网  


(资料图片)

今年以来,广西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医保政策持续发力,从产前检查、住院分娩报销到生育津贴领取,各项保障均在优化升级。其中,生育津贴发放方式创新尤为亮眼——广西支持有条件的设区市开展试点,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账户,让这笔“产假工资”直达女职工手中。目前,贵港、贺州、崇左三市已率先落地该模式,截至今年10月底,三市累计为3879名参保女职工直接发放生育津贴6139.53万元。(11月18日 广西云-南国早报)

当孕妈妈在B超室第一次听见胎心时,国家的生育保障体系便已悄然启动。广西通过制度的试点创新让生育津贴直达个人账户,这不仅是发放方式的调整,更是以制度形式对女性法定权利的有力保障和托举。

过去,生育津贴需经单位中转发放,既增加环节,又存在发放不及时的风险,让女职工难免担忧“能不能发、能不能按时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生育津贴是参保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性补偿,本质是国家通过社保制度对女性法定个人权利的确认和保障。如今,资金由医保基金直接注入个人账户,确保了女性在产假期间能及时获得法定经济补偿。这一转变,不仅展现了广西在政策保障与制度创新上的积极探索,更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生育保障领域的实践。

当然,广西在生育保障体系上的创新远不止于此。除了实现津贴直达个人,广西还将符合规定的产检费用纳入职工医保普通门诊保障范围,进一步降低生育成本;同时把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全部纳入生育保险,并在北海、防城港等4市开展试点,将灵活就业人员也纳入保障范围。如果说“直达个人”解决了“权利如何落实”的问题,那么“扩面提标”则回应了“哪些人该被保障”的命题。生育保障的公平性,正体现在覆盖范围的包容性上。这些举措打破了传统社保与标准劳动关系的刚性绑定,精准对接零工经济、平台经济等新兴就业形态的发展需求,将制度保障的暖意延伸至多元就业领域,使生育保障体系这张温暖的“大网”得以覆盖更多群体。

从“单位中转”到“直抵个人”,从“职工专属”到“灵活就业者可享”,广西近期在生育保障领域的种种创新举措,让生育政策更加贴近民心。无论是津贴直达所体现的权利确认,还是群体扩面所展现的制度包容,广西的生育保障创新,始终紧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前者通过明确权利归属,让女性对生育权益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后者通过制度包容,让不同就业形态的女性都能被保障网覆盖。这些改变或许不会立竿见影提升生育率,但一定能消解“不敢生”的顾虑、夯实“愿意生”的底气。毕竟,生育保障的核心从来不是简单的“发钱”,而是让女性感受到:生育不是孤军奋战,国家以制度形式将她们的权益写进法条、落进账户、融进日常。

随着制度创新由纸上走向现实、由试点走向推广,广西的生育保障网正越织越密。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当生育保障从“物质支持”走向“权利赋予”,将让更多女性在生育之路上,既触摸到生命的温度,更感受到制度的有力托举。

标签: 实况网 热点资讯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资讯播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