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小米、集度这些互联网造车平均30-36个月量产的底气在哪里?

2021-10-22 16:16:03来源:财讯网  

本月19日,小米集团在其年度投资者日活动上,分享了在业务和战略层面的最新进展。同时,雷军重点向投资者们阐释了小米造车的三大优势:小米模式、品牌和用户和全智能生态,以及明确回应了广大投资人,特别是关注小米汽车进展的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小米汽车将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相信很多朋友们的第一反应是还有3年的时间,要等好久!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业内人士惊呼:“才3年就量产?!这也太快了吧!“,因为传统车厂至少5年研发一款新车,就算已经上岸的那些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们也要4年。

那3年到底是快还是慢呢?其实市场是最好的裁判员,并且已经给出了最权威的判断:截至当天港股收盘时间,小米集团涨幅为5.39%,创造了半年以来最大涨幅并在后续的交易日持续走高。

其实小米汽车宣布的量产时间还不是最短的,另一家互联网巨头百度也在今年初宣布下场造车,与吉利联合成立集度汽车。其CEO夏一平表示2023年交付中国智能化水平最高的纯电新能车。我们换算一下,从今年3月起宣布公司成立到2023年(我们盲猜下应该在下半年或者4季度)也就是30-33个月左右。

集度33个月,小米36个月。能用如此之短的时间从0-1量产一台智能化程度能符合甚至超越期待的新能车。这两家互联网公司是真的可以做到嘛?还是为了吸引投资人做的糖衣炮弹?我们认为以雷军“最后一次创业”的名誉和李彦宏一贯以来“谨言慎行”的性格来看,他俩可不是一时兴起的口嗨,而是有着实打实的底牌或者说是底气。

那么集度和小米的底气何在?原因一定有不少,比如小米和百度+吉利的技术积累,雷军和李彦宏在行业内的号召力等等,但我们认为如果从两家公司宣布造车以来的时间线进行梳理,就会清晰的发现:他们的底气有很大占比来自他们的供应链,更严格的说两家有着两故不同的供应链底气。

近期网络上流传着小米与集度造车时间线的对比,或者说是进度的对比。

集度:与国际头部tier1,共创领先于时代的产品

结合图中的罗列的,集度签约了拥有150年历史,国际零部件龙头公司德国大陆集团,近期又和博世集团中国总裁陈玉东、瑞萨电子中国区总裁进行高规格交流会,以及我们搜索到的一些官方没有正面回应的信息包括:集度CEO夏一平率集度高管团队走访宁德时代并可能使用其全新一代钠离子电池等信息,我们更可以做实观点:集度的供应链在业内实数一流。

另外我们判断鉴于集度供应链体系和吉利同宗同源,所以在集度的供应商体系中,高通、博格华纳、法雷奥等大牌也大概率会在集度供应链的列表中。

从三电到地盘,从智能座舱到自动驾驶,从整车解决方案到零配件的供应。有了如此众多豪华的世界级tier1的加持,以及百度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的规划布局,研发和测试辅助;吉利汽车电动化十年磨一剑的产品:目前最适合智能汽车架构布局的吉利SEA浩瀚平台整车的生产和供应链的支持,集度宣布用33个月左右完成从最初项目立项到最后的量产并交付是合情合理的、是有底气的。

 

另外我们也从集度的内部了解到,集度汽车似乎不满足于仅仅使用世界级tier1的现有的产品,更希望能通过软件层面逻辑或架构的迭代赋能tier1研发出划时代的产品,从而反哺集度汽车成为智能汽车的标杆成为领先同时代的产品。

 

最终,集度汽车与这些世界级tier1的化学反应能有多大?能给市场和消费者带来一款怎样的领先时代的产品,集度这家初创公司任重道远。同时,相较于市场上的众多传统、新势力造车企业,集度值得被高看一眼,未来可期。

小米:买下国内高精尖的tier1,集成行业明星产品

虽然备受关注的“户籍证明”刚刚落实北京,但小米的一举一动无疑无时无刻的撩拨着市场敏感的神经,是“落户武汉”还是“留在北京”?是“收购恒大”还是“买下众泰”?当市场还在关注这些场面问题的同时,雷军已经悄悄的做了很多你不知道的事情。

核心动力电池绝不受制于人!

 

7月30日,刚刚发布量产的无钴电池的蜂巢能源(长城汽车品牌旗下的动力能源公司)就立马被小米集团盯上,当月末,蜂巢能源宣布:获得了包括多家投资机构在内的高达102.8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银投领投,联合投资机构包括深创投、IDG、三一重工、小米集团等,原股东国投招商、九智资本等也进行了大额增持。

有了电池的供货保障,你以为这就结束了?雷军的胃口实则更大!据公开资料显示,小米创投投资了“锂电池制造”的上游材料公司,大名鼎鼎的A股上市公司“赣锋锂业”。7月31日,赣锋锂电母公司赣锋锂业发布公告称,公司为优化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治理结构,进一步发展赣锋锂电业务, 赣锋锂电拟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产业投资方。而就是此时,小米产投(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注资7500万元,将赣锋锂电3.51%的股份收入囊中。

综合来看,连续两天的买买买一定不是一个巧合,小米汽车或者说是雷军对于能源动力电池的战略规划从一开始就有了相当清晰的思考:

小米汽车必须保证稳定可靠的“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的供应链,同时还要对核心中的核心“锂”有定价权和定量权!

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不输百度APOLLO阿波罗!

关于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的争夺,小米自然不及从2009年已经开始花重金的研发的百度阿波罗APOLLO。所以雷军的策略就是亲自下场招募自动驾驶人才,从打个招聘网站的岗位公布信息来看,小米汽车对于这部分人才招募绝对是属于大手笔级别的。以至于各大主机厂都加紧了对于人才的“管控”,业内有个知名的段子:刚刚在雷军造车调研会上高兴合影的“王传福、李斌、李想、何小鹏等人”回公司就让公司HR和一级部门负责人连夜开会,拟定“竞业协议”对于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的研发人员采取极为严苛的离职条件。背后的深意不言而喻“想挖我的人?休想!”。

同时,小米的投资部门更是投资了好几家“自动驾驶”相关的公司。而上个月小米发布公告宣称5亿元收购深动科技的事儿,也是7月9日小米并购DeepMotion事件的延伸。

结语

纵观小米的各种大肆采购我们可以发现,雷军的布局特别有条理性。先确定小米汽车的电动化路线,搞定电池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做到别的企业可能缺电芯,小米不会缺;别的企业可能产能受限,小米的产能不受限。至少不会像小鹏一样发生SEO堵门要电池的尴尬。第二是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的自研,彰显小米的科技属性。并在自动驾驶层面与百度的视觉系解决方案作区隔,通过其收购或者入股的几家公司来看大概率可以判断小米汽车将使用激光雷达+多传感器的解决方案。能做到什么程度我建议大家可以关注后续上市的蔚来ET7,也是同样的技术路径和供应商配置。

小米要么不买,要买就买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这样使得小米汽车蔚来的下限也会很高,至于他的上限会在哪里?相较于市场上的众多传统、新势力造车企业,小米和集度一样值得被高看一眼。

图:官方、网络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资讯播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