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化 > 正文

十个朝代先后在此定都 南京到处充满了南北交融的文化气息

2021-08-31 13:30:02来源:中国青年报  

南京是长江岸边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三国吴、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明朝初期,以及后来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等都先后在此定都,所以,南京被称为“十朝都会”。

为什么那么多的朝代都在南京建都?长期的建都经历究竟给南京留下了怎样的文化气质?

龙蟠虎踞,但救不了三个亡国之君

赤壁大战前夕,诸葛亮乘船沿江而下,到江东和孙权一起商讨破曹大计。当他经过南京的时候,登上清凉山,遥望南京形势,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太平御览》引《吴录》)。

钟山如苍龙蜿蜒蟠伏于城东南,石头山似猛虎雄踞在大江之滨,真是天生的帝王择都之地呀!自从诸葛亮说出这句话之后,“龙盘(蟠)虎踞”就成了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的代名词。而且,只要一提到这四个字,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与南京联系起来。果然,赤壁大战后,孙刘联军打败了曹操,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29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建业。这样,南京正式成为都城,“王气”转变成了王都。

孙权定都建业后,又有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以及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相继定都南京,总共在南京建都时间为450年之久。但龙蟠虎踞的形势也没能成为历代王朝永久的依靠,三位亡国之君的结局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道理。

第一位是东吴后主孙皓(264-280在位)。孙皓是孙权的后代,却完全没有继承孙权的雄才大略,而是一个荒淫奢侈的君主。在他统治时期,北方的晋朝已经统一了西蜀,刘备的儿子刘禅做了俘虏。孙皓就恐慌起来。为了防御西晋进攻,他在长江上游的江面设立千寻铁锁、在江底竖起铁椎,试图阻止晋军船队。但西晋大将王濬从四川沿江而下,指挥楼船进攻东吴,打破了铁锁和铁椎的封锁,孙皓只好举旗投降。

后来,唐代诗人刘禹锡沿长江漫游时,写了一首诗说到这件事: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西塞山怀古》)。

第二位是南朝陈后主(582-589在位)。他是南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叫陈叔宝。588年,隋文帝派遣5万大军,水陆并进,兵临南京城下。荒唐的陈后主却说:“金陵有王气,北朝的齐三次派兵、北周二次南下,最后都失败了。现在隋兵前来,必然也是自找失败。”然后,他就接着听张丽华演唱《玉树后庭花》去了。金陵的王气最终没能成为陈后主的护法伞,589年,隋军攻破建康,他和爱妃张丽华在胭脂井中被俘,南陈灭亡。

第三位是南唐后主李煜(961-975在位)。李煜喜欢填词作诗,也喜欢绘画,是一位很有艺术修养的皇帝。遗憾的是,他和孙皓、陈叔宝一样,都是蹩脚的政治家。975年,北宋攻破南京,李煜做了俘虏。

三个亡国之君的故事告诉我们,尽管南京有“龙蟠虎踞”的地理优势,长江被誉为天堑,但当统治者腐朽的时候,再坚固的防线也是不堪一击的。

北风南韵,南京属于北方还是南方

在北方人看来,南京属于南方城市,具有南方文化特征;但在南方人看来,南京又属于北方城市,具有北方文化特点。所以,南京不南不北,又亦南亦北。直到今天,南京的语言、饮食、文化风俗中仍然保留有浓烈的北风和南韵。

这种文化特点的形成有一个长期过程,而在南京一条充满文化气息的小巷——乌衣巷,就可以找到明显的轨迹。

乌衣巷位于今天南京市的东南,因东吴曾在这个地方设置乌衣营,乌衣营的士兵们都穿黑色军服而得名。乌衣巷原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巷,东晋时期来自北方的两个世家大族的入住,让这里名气大噪。

唐朝诗人刘禹锡有一首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居住在乌衣巷里的两个大家族:一个是王家,一个是谢家。在唐代以前,王家和谢家拥有过长达近300年的辉煌家族史。

王氏家族祖籍山东琅琊(今山东临沂),所以又被称为琅琊王氏。王氏家族第一个走上政治舞台的是王祥,也许你没听过这个名字,但二十四孝之一的“卧冰求鲤”说的就是他。在南京建都的东晋王朝,也是王氏子孙一手策划的结果。

策划东晋政权的王导(276-339),是王祥的从孙,王祥弟弟王览的孙子。西晋末年,北方战乱,大量世家大族南迁,王导带着琅琊王氏加入了南迁大军。他当时的身份是安东将军司马睿的行军司马,镇守在南京,所以王氏家族都在南京落脚。

317年,在王导的积极拥戴下,司马睿在南京称帝(晋元帝),建立东晋。因为拥立有功,王导被任命为宰相,赐第乌衣巷。从此以后,乌衣巷就迎来了第一个北方大族的入住,步入繁华期。

谢氏家族祖籍陈郡(今河南太康),被称为陈郡谢氏。陈郡谢氏之所以能和琅琊王氏并称为一流世家大族,是因为他们这个家族出了一个谢安(320-385)。谢安是东晋孝武帝时期(王导去世20年后)的宰相,他的主要功劳是亲自指挥了东晋与北朝前秦之间的淝水之战。谢家被孝武帝赐第乌衣巷,享受了与王氏家族一样的荣耀。

到了南朝的宋、齐、梁、陈时期,王谢两大家族在中央朝廷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势力。据统计,朝廷每10个五品以上的官员中,就有一个出自两大家族。王谢往往并称,成为华丽家族的代名词,人人仰慕,个个都想高攀,乌衣巷也就成为南京的高档住宅区。

透过乌衣巷这个文化窗口,我们看到:一方面,乌衣巷的建筑是南方特色的,高高的风火墙、错落有致的黛瓦、布满苔藓的巷道,都充满了南方的韵味;另一方面,曾经在这里长期生活的是来自北方的世家大族王氏和谢氏,他们带来北方的先进的文化、思想和教育理念。

北人与南人共同哺育了南京的文化,使这座城市到处充满了南北交融的文化气息,大气包容。

王羲之和徐达“现身说法”,什么是风流儒雅

一座城市如同一个人,外貌主要来自大自然的赐予,文化气质则多为后天的积累。在南北文化的共同影响之下,南京形成了风流儒雅的文化气质。

风流这个词有很多词义,在古代主要是指有才气而不拘礼法,随性而为;儒雅则是指处事合乎礼法,从容优雅。两个词合在一起,指人在处事上举重若轻、挥洒自如。从哪里可以看出南京“风流儒雅”的个性呢?有两个在南京流传很广的传奇故事。

一个是“东床快婿”,说的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在王导做宰相的时候,另一个来自北方的世家大族郄鉴,官居太尉,掌握军权。郗鉴有一个非常出众的女儿郗睿到了出嫁的年龄,想与王导结为亲家。王导子侄有好几个,不知道推荐哪一个好,就干脆让郗鉴自己挑。

于是,郗鉴就派自己的门生到乌衣巷王导家中去代他选婿。回来后,门生汇报说,王导子侄都不错,当他们得知我去选婿,都特意修饰打扮了一番,表现很矜持,只有一个人坦腹(敞着衣服,露着肚子)坐在东床上,旁若无人地吃东西。郗鉴听完,说,这个正是我要选的女婿呀!

这个坦腹的人就是王导的侄子王羲之。为何偏偏选中他?两个原因:一,王氏家族是北方大族,有良好的家族教育传统,学问自然没得说;二,在选婿这种重要场合都能够坦腹面对,说明了王羲之不拘小节,具有风流儒雅的气质,这种气质在当时是备受朝野推崇的。

另一个传说是“弈棋赐湖”。在风景如画的莫愁湖畔有一座胜棋楼,相传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与大将徐达对弈的地方。徐达棋艺高超,但每次都输,其中奥妙朱元璋十分清楚:这是让皇帝高兴呀。有一天,两人又对弈,朱元璋让徐达拿出真本事,不能故意谦让。最终,朱元璋又快赢了,但徐达竟用自己的棋子摆出了“萬歲”二字。朱元璋一高兴,就将这座楼和莫愁湖都赏给了徐达,这座楼被后人命名为胜棋楼。

这段故事是根据清代马士图所编《莫愁湖志》演绎出来的,在民间流传很广。当然,这只是传说,更准确的史实应该是,朱元璋曾经在莫愁湖畔的某座建筑内与徐达对弈,由于赏识徐达的棋艺和对徐达文治武功的肯定,把莫愁湖的部分区域赏赐给徐达,并允许他在湖畔搭建一些亭台楼阁。

无论是大书法家王羲之,还是明初大将徐达,在很多方面都惊人地相似。他们都沉着冷静、举重若轻,临危不惧、掌控大局的能力极强,充分展示了风流儒雅的风度,颇有三国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范。所以,与其说南京人喜欢“东床快婿”“弈棋赐湖”的故事,毋宁说南京人偏爱在这些传奇背后那些风流儒雅的往事,以及其中展示的风流儒雅的文化气质。

文化是一脉相传的,是连续的、割不断的。从周瑜、王羲之,再到谢安、韩熙载、徐达,风流儒雅的文化气质逐渐影响着南京人的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淡定从容、宠辱不惊的个性逐渐渗透到了南京人的骨子里。

至今,“多大的事啊”“烦不了”都是南京人的口头禅。(程遂营 作者系河南大学教授,《百家讲坛》“六大古都”“黄河上的古都”“丝路上的古城”主讲人)

标签: 十个朝代先后在此定都 南京到处充满了 南北交融 文化气息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资讯播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