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化 > 正文

十大考古新发现体现多学科交叉

2021-04-14 08:35:55来源:人民日报  

4月13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涵盖多学术领域,体现多学科交叉,呈现中国考古理念和技术的进步。今年评选活动以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网上全程直播终评会等形式,让考古工作走入公众视野,展现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中国考古人的风采。

中国最早的粮仓城是怎么样的,最早的古代大型宫殿式遗址建筑形制是怎么样的?13日,备受关注的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河南淮阳时庄遗址、河南伊川徐阳墓地、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吉林图们磨盘村山城遗址入选。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共有20项入围,最终评审出10项入选。据介绍,入围终评的20项考古发现分别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入围终评的20项考古发现地域分布比较均匀。从年代分布来看,史前考古有6项、夏商周考古有4项、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有6项、唐宋元明考古有4项。从遗址类型来看,以居址、墓葬和城址为主,还有2处祭祀遗址和1处烽燧遗址。

为研究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提供新资料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入选十大发现有的是“考古中国”项目新成果,也有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工作新发现,这些项目涵盖了现代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夏文化研究、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丝绸之路考古等重要学术领域。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说,最终入选的年度考古新发现,有其考古发现突出的“新”意义。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的核心聚落。以双槐树遗址为代表的郑洛地区这一聚落群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大型中心居址建筑前两道围墙及两处错位布置的门道和加厚围墙的设计,可能是中国古代最早瓮城的雏形。墓葬区内发现的夯土祭台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的首次发现。

河南淮阳时庄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粮仓城,为研究我国古代早期国家的粮食储备、统一管理和可能存在的贡赋制度等提供了绝佳的实物资料。

河南伊川徐阳墓地,在大中型贵族墓陪葬车马坑或部分中小型墓内还发现有放置马牛羊头蹄的殉牲现象,与春秋时期中国西北地区戎人葬俗相同。从徐阳墓地时间跨度及所处位置分析,它与“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的陆浑戎相吻合,应为陆浑戎遗存,其所在的顺阳河流域应为陆浑戎迁伊川后的聚居地和核心区域。该发现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迁徙与融合、文化交流与互动提供了重要资料,其所表现出的文化融合与嬗变,是中原华夏文明的先进与包容性的重要体现。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考古中,3座墓葬尤其是焦村M25与中兆村M100,不论是整体形制、布局还是随葬器物,既有显著的中原传统汉文化特点,又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为研究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提供了新的资料,体现出中原文化强大的辐射力及影响力。本次发现的彩绘土雕建筑,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接近中国传统古代土木建筑原型的实例。

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出土器物丰富,有陶器、铜器、木器、扣器、石器、铁器、草编器、纺织物、金面饰、金挂饰、料珠、动物骨骼、人骨、木棺等。桑达隆果墓地是目前所见探索西藏西部早期丧葬习俗最系统的墓葬材料,反映出当时、当地先民们有同时随葬明器、实用器两类器物的传统,以及随葬食物和毁器的习俗。种种发现,体现了以札达县为中心,来自于其西部、东部、南部、中部以及中原地区考古学文化传播至此的痕迹。

2013年至2020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吉林省图们市磨盘村山城遗址进行了连续8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通过发掘,确认该城晚期为金元之际东北地方割据政权东夏国南京城故址,早期或与大祚荣“遂率其众东保桂娄之故地,据东牟山,筑城以居之”的渤海立国之城有关。

多学科合作体现考古过程的科学性

多学科合作,是今年考古新发现的共同特点。考古发掘综合运用考古地层学、环境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地质考古、冶金考古等。课题意识的贯穿、科学技术的加入、多学科的交叉,让考古发现呈现了更多的科学性。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中国考古理念和技术,从跟跑、并跑世界,进入到领跑阶段。

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跨越了整个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在全国范围内十分罕见。环境考古工作采用了地层沉积物代用指标和石笋古环境代用指标并用的方法。其中直接在古人类洞穴遗址内采集石笋进行古气候复原工作,系国内首次,目前已经获得其中几根石笋的精确年代模型,并对石笋进行显微观察,发现石笋纹层内含有许多木炭碎屑,与文化层堆积中的用火强度高度耦合,推测系古人类在洞穴中用火的纪录,最早可追溯到至少1万多年前。

青海都兰县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为热水墓群结构最完整、墓室最复杂的高等级墓葬。地上墓园建筑、棺床以及主墓室东西两壁用涂红彩的斗拱装饰,这些元素带有明显中原文化特征。另外墓葬出土的木构建筑模型,与道教相关的五色石、大量中原的丝织物,充分证明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中原文化强大的辐射力及影响力。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韩建华说,我们在发掘过程中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采用全站仪、无人机等技术手段,树木年轮、三维建模、动植物考古、DNA、金相分析等检测鉴定方法,全面、翔实、准确地记录和提取相关信息。

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是中国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也是浙江和长三角地区首个贝丘遗址,为研究全新世早中期中国沿海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提供了独特案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介绍,2018年,根据该遗址文化堆积的超大埋深(距现地表5到10米)和被海相沉积覆盖的低海拔埋藏环境(-3到-8米)的特殊性,发掘之前由工程部门建设一个围护发掘区的钢结构基坑。2019年9月到2020年8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发掘,揭露面积750平方米。

公众通过直播见证考古新发现“诞生”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是年度考古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向业界及公众汇报最新研究成果、普及考古知识的重要平台。活动举办的30多年,是考古工作不断走入社会公众视野的30多年,也是考古事业融入社会文化发展的30多年。评选活动采取的一切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公众更深切感触考古的重大社会政治意义,参与和分享考古学对构建民族历史、增强文化自信的独特贡献。

本届评选终评的项目汇报会和新闻发布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为了更好地传递考古成果,主办方及时推送入围终评的20个项目的详细图文资料,制作了精美海报,并在网上全程直播终评会。

评选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中国考古人的风采。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遗址由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负责挖掘,挖掘团队主要由女考古工作者组成。该项目汇报人何伟介绍:“我们团队以女性为主,所在的发掘区域风吹日晒,高寒缺氧,我们一起在海拔高度4200多米的高原上工作了4年。”考古工作者的经历,打动着线上线下观众。

此次评选不仅吸引了业内人士,也吸引了关注、喜欢考古的观众。大学生李蕾在网上看了汇报全程,也见证了考古新发现的“诞生”。李蕾说,网上直播能清楚地听到讲解,清晰地看到图文,即使不到现场也能了解考古成果,是一种好的形式。

近年来,“考古发现+全网直播”成为一种向公众展示考古工作成果的新渠道。2019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线上直播、三星堆考古挖掘直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线上直播……越来越多的考古发掘和发现,通过直播等方式,及时向公众传递考古成果,传递考古背后的故事和意义。(王 珏)

标签: 十大考古新发现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资讯播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