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大对土壤修复的政策支持?

2020-10-19 08:41:13来源:法治日报  

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联组会议,审议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

国务委员王勇,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科学技术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回答询问。

近两个小时时间里,提问者紧紧抓住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关键和主要矛盾,直接切入。回答者对于每一个提问都虚心听取意见并认真作出回答,积极回应。

如何落实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

“请问,国务院将采取哪些措施,落实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压实各方责任,确保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赵宪庚委员率先发问。

回答这个问题的是王勇。

“防治土壤污染事关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王勇说,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累积性,与大气、水、固体废物等污染关联性强,防控难度较大。同时,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晚、基础弱,法律实施也仅有一年多时间,在法律宣传教育、日常执法监管等方面确实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王勇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督促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履行领导职责、监管职责和工作职责,促进各相关主体严格履行法律义务,以抓好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推动法律规定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下一步,将推动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抓紧制定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等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有关标准规范,健全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加大土壤防治科技投入力度,充实基层执法力量。

如何保护耕地环境、确保粮食安全

首先,在保护耕地环境、确保粮食安全方面,去年以来,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2亿元支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8.5亿元支持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十三五”期间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770多亿元,支持全国大约7000万亩农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40多亿元加强粮食生产、仓储物流、加工等环节的安全保障,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40多亿元支持1300多个粮食物流、仓储和应急设施等项目建设。此外,今年7月出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应对方案》,积极推进减少粮食损耗和浪费,建立健全粮食全产业链节粮减损标准体系。

其次,深入开展垃圾分类,推进餐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下一步,将大力推进收运体系和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建立餐厨垃圾收费制度,完善有关法规和制度体系。

最后,在培养节约习惯,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氛围方面,2019年会同有关方面制定了《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下一步,将持续推进一系列创建行动,着力培养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节约意识。

如何确保农产品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如何加快推动农用地分类管理,强化严格管控类农用地监管,科学稳妥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和污染农用地的修复,确保农产品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窦树华委员问道。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对此作出回应。他介绍了目前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全面摸清耕地土壤污染的底数,推进污染耕地分类利用治理,加强耕地资源养护质量提升。

“总的看,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在有序推进,也取得了初步成效。轻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重污染耕地严格管控,这个任务可以按期实现。今年上半年主要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达到97.5%。”韩长赋同时透露,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重点做好强化防治责任落实、强化防治措施落地、强化科技支撑服务、强化制度机制建设等工作。

如何加强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确保用地安全

“确保用地安全方面有何举措?在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中将采取哪些措施杜绝此类问题发生?”程立峰委员关心的是建筑用地安全问题。

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先后进行了回答。

陆昊首先介绍了具绍工作:一是配合生态环境部初步制定了污染地块的名录。二是在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当中明确,污染地块不得纳入土地收储,纳入名录的污染地块不得作为住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不符合要求的禁止开工建设。三是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当中提出了明确的具体要求。

“下一步,我们将落实好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特别注意结合机构改革赋予的‘多规合一’职责,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底图,并配合相关部门继续加强监管、完善机制。”陆昊说。

王蒙徽随后介绍了住房建设部在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中做的工作,包括指导督促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严格执行建筑法的规定,对发现有违反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行为的,及时告知有关部门,加强协调联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切实解决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相关问题。”王蒙徽说。

如何避免“企业污染、政府买单”的恶性循环

土壤污染防治法中虽然确定了“谁污染、谁修复”的权责关系,但发现污染时,之前造成污染的企业已经搬走或关闭,难以再找到企业负责人追责,或者企业已无资金力量进行修复,形成了“企业污染、政府买单”的恶性循环。“除了增加资金投入外,是否会考虑构建高环境风险企业的强制环境责任险体系,又或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协助土地修复?”谭耀宗委员问道。

“这些年来,我们和银保监会一直在研究推动出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并于2015年开始试点工作。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大概是有2100亿元的保额。”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以2019年为例。据统计,投环责险有1.6万家企业,总共涉及赔偿531亿元,保费4.25亿元。他还特别提及,近年来不少城市加快推进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责任险的制度建设也取得很好的进展。下一步将会同银保监会进一步推动这项制度的出台。

谈及如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黄润秋表示,除了政府做好引导,还得依靠市场机制。下一步,将与相关部门继续研讨沟通,关键是把回报机制设计好。

如何加大对土壤修复的政策支持

李晓东委员问道:“土壤污染防治需要研制大量经济合理的成套技术,这些都需要相关政策大力扶持。请问有什么打算?如何获得持续财政资金支持?”

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介绍说,一方面,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落实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撑工作方案》和《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另一方面,针对农业面源和场地土壤污染启动了“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和“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分别投入中央财政经费6亿元和19亿元。

王志刚表示,下一步将推进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先进适用技术攻关,加强土壤污染防治观测系统和科技系统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和应用示范,营造土壤污染防治等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

财政部部长刘昆随后进行了补充回答,介绍了中央财政支持科研和技术应用推广的相关情况。包括会同科技部通过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土壤污染防治有关的科研活动、会同生态环境部完善了《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拓展资金的支持渠道等。(朱宁宁)

标签: 土壤修复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资讯播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