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六中全会精神在基层|告别“水上漂” 实现“安居梦”

2021-12-26 14:31:59  

新华社南宁12月25日电题:告别“水上漂”实现“安居梦”

新华社记者覃星星、陈一帆

“渔歌好比邕江水,直泄百里不断流……”在广西南宁市江南区富宁新兴苑小区的疍家文化小广场,买菜回来的李婵珍将青菜放在一旁,便和几位姐妹一起排练自编的疍家叹歌,曲调悠扬,引来不少群众驻足和拍摄。

李婵珍(左三)正和姐妹们一起排练自编的疍家叹歌。(南宁市江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邕江穿城而过,是南宁的“母亲河”。在邕江两岸,曾有一群世代生活在水面的疍家人。他们也被称为“水上人家”,依靠捕鱼捞螺为生。“我在船上出生和长大,也是在船上出嫁的,那时候风一大船就剧烈晃动,以前的日子真是不敢回想。”62岁的梁坤英说,那时晚上躺在船里,看着岸上的高楼大厦和万家灯火,就期盼着能有一个安稳的家,不用再为台风或洪水而担惊受怕。

梁坤英没有想到,自己能够告别“水上漂”,实现“安居梦”。2012年9月起,南宁市筹措专项经费,开始推进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作,帮助“水上人家”上岸安居。2017年,这一工作全部完成,1050户“水上人家”搬迁到陆地生活。

上岸安居之前,梁坤英水上的“家”。(新华社记者覃星星摄)

“一辈子打鱼为生,其他技能不会,上岸后生活怎么办?”虽然对岸上的生活充满期待,但刚开始上岸搬迁时,不少渔民都有这样的担忧。为让他们“上得了岸,安置得下,发展得好”,南宁市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拨出专项资金,落实安置房源,加大技能培训,努力消除“水上人家”的后顾之忧。

位于南宁市青秀区佛子岭路33号的凤岭佳园小区安置了较多“水上人家”。青秀区吉祥社区居委会主任黎一华介绍,相关部门逢年过节会挨家挨户上门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对家庭困难的群众按照政策给予低保等帮扶。“通过烹饪、驾驶等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多数人上岸后实现再就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南宁市江南区委书记谢文华介绍,江南区抓住上岸群众最关心的住房安置、上岸就业、社会保障等三大问题,为他们提供“一条龙”全程服务,积极推动住房、就业、医保、养老、子女教育等问题的解决,如腾出公益性岗位定向招聘、集中受理参保申请等,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小区居民张其凤对今天的新生活感慨不已。“小时候在船上风雨飘摇,上岸后我入住一套76平方米的房屋。由于有政府补贴,每平方米我只需要补差价1200多元。如今我住院看病可以报销不少,晚饭后常常下楼唱歌跳舞,这样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江南区二桥西社区党委书记李潮介绍,为让上岸的“水上人家”有渠道解决岸上生活遇到的难题,社区创新开展“逢四说事”工作机制,每月逢4、14、24日或周四,定时或不定时解决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从而引导他们更好融入城市社区生活。

岸上生活有了稳定保障,越来越多“水上人家”参与到社区治理中,积极传承疍家文化。“疍家叹歌是我们渔民的传统文化,上了岸我们希望有机会再唱。”李婵珍的提议很快就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居委会还特意给他们安排了活动场地。如今,仅在二桥西社区,就有3支疍家文艺队,队员都是曾经的“水上人家”,李婵珍是其中一队的队长。

江南区富宁新兴苑小区里的疍家文化长廊。(新华社记者覃星星摄)

为进一步延续历史文脉,南宁市致力于加大对疍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疍家婚礼”是展现“水上人家”历史文化的“活教材”,目前已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相关部门经常组织疍家文艺队在元旦、春节、壮族“三月三”等时间节点到各地演出。大家在对歌、烤乳猪、接人过船等环节中重新找回了熟悉的水上生活氛围。

谢文华表示,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过程中,当地将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在就业、就医、养老等方面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标签: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资讯播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