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央广时评】以优质精品网络内容引导培育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

2021-11-20 19:51:23来源:央广网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净化社会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是培养造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者、接班人的重要战略。

当前,网络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在为青少年学习、娱乐开辟新渠道的同时,也使青少年面临着大量有害信息内容的渗透、腐蚀的危险。对此,全党全社会都要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少年养成崇德向善的网络行为习惯和文明守法的网络行为规范,坚持内容为王,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创作更多青少年喜爱的网络文化产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着力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要“精心打造青少年愿听愿看的优秀网络文化产品”。

网络内容建设是引导培育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的关键。网络内容建设呈现的网络文化产品,反映的是网络思想舆论工作的实际成效,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价值取向。由于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成熟、独立的价值观念尚未形成,安全用网、理性上网、科学上网、明辨是非的意识和能力还很薄弱,在网络中很容易受到不良有害信息内容的影响和侵蚀,损害其树立良好的精神世界。在此情况下,全社会在多方协同完善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机制,推动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同时,更应注重互联网内容建设,从网络内容生产与供给的源头上进行审核把关。正面优质的网络内容若无法满足现实需求,错误虚假甚至有害的东西就会传播蔓延。对此,我们必须精心打造能够吸引青少年的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着力生产优质化的青少年愿听愿看的网络内容,使正能量的精品网络内容充满网络空间,让青少年在网络空间中见到什么是真善美,做到辨别假恶丑。

当前,影响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养成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网络空间中低俗化、同质化、单一化的网络内容大量存在,众多网络内容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感染力。据《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1)》数据显示,短视频平台中仅有32%的未成年人在上网时经常和总是主动选择“青少年模式”,仅有14.9%的高中生会自觉使用“青少年模式”,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青少年模式下的短视频服务内容普遍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资本对文化市场的渗透使得网络内容生产商品化、逐利化,网络内容建设逐渐让位于流量关注,利益导向逐渐取代价值导向。如资本对“饭圈”的推波助澜与营销机构的引导,不问是非对错、不管善恶美丑,诱导大量青少年粉丝“氪金”造星、“打榜”追星,“流量至上”、拜金主义等畸形价值观对青少年成长产生了严重危害。

今年6月,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共同开展“净网”集中行动,深入开展整治网上历史虚无主义、整治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网上文娱及热点排行乱象等“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如何多措并举强化网络内容建设,引导青少年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文明素养?一是要加强源头治理,进行强力深入的网络内容监管,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氛围;二是要强化网络平台主体内容生产传播者的责任,以信息内容呈现结果为导向,全面加强账号规范管理,健全内容审核机制,规范信息内容传播,自觉配合网络内容监管、治理,着力提升优质网络内容生产供给能力,充分满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求。三是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内容治理的法律法规。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围绕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陆续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法律规定、意见建议,比如《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关于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主体责任的意见》等,进一步明确了各类主体和平台互联网内容生产、传播的职责,强化了对大数据、信息算法等方面的管理,提高了互联网内容的审核标准,划定了互联网内容建设的底线,为提升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提供了政策依据。对此,全社会都应站在培养国家未来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上,积极履行各自职责,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空间。(央广网特约评论员王苗)

标签: 【央广时评】以优质精品网络内容引导培育青少年网络文明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资讯播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