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绿色天津“舍与得”

2021-11-14 16:48:55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不紧不慢架起摄像机,闫春财移动镜头,追踪一只震旦鸦雀的身影,享受和鸟类在一起的惬意。“原来拍鸟全靠撞大运,跑几趟未必拍一张。现在鸟多了,视频也很容易拍到。”

闫春财是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研究野生动物保护的他最大爱好就是拍鸟,被学生戏称为“鸟爸爸”。这几年,闫春财明显感觉天津生态环境好转,珍稀鸟类多了,拍摄容易了,“比如震旦鸦雀,前几年很少能见到。现在的北大港湿地,上千只肯定有。”

最新数据显示,天津已观测记录鸟类452种,较2014年增加36种。鸟儿“用脚选择”,背后是天津的一个重要抉择:从2017年起,一场代号为“871”的生态工程,在约1.2万平方公里的天津全面铺开——875平方公里湿地自然保护区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屏障规划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

数字亮眼,但让群众舍弃几十年来的生活方式,让政府舍弃几十年来的产业思维,让城市舍弃几十年来的空间结构……每句话都面临无数矛盾、纠结和挑战。4年来,当生态系统逐渐回归自然状态、产业布局不断褪去低端之色、人与自然开始和谐共生,天津在“舍与得”之间走向高质量发展。

候鸟在七里海湿地的水面上(2020年11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迁出祖坟”保湿地

村支书于国兴把13座祖坟挖开了。当着全村人的面,他把祖先的遗骸挨个火化,又把骨灰盒迁走。“列祖列宗,对不起!为了后代住在七里海,得舍掉你们现在的位置。”于国兴泪流满面。

这是3年前清明时节,发生在天津七里海湿地保护区核心区的一幕。于国兴退休前,是天津宁河区俵口镇自由村党总支书记,也是当地“西五村”联合成立的“五联办”主任。

七里海湿地保护区核心区及周边共有坟茔856座,“西五村”占了一半多。在村民眼里,七里海风水好,庇佑祖祖辈辈,“要把三四百年历史的祖坟迁走,没门儿!”

“我们的活动让湿地严重退化,必须迁坟!”于国兴劝说大伙,每到扫墓时节,湿地里鞭炮阵阵、烟熏火燎,“逢上候鸟迁徙的时点,这么一闹,哪还来鸟?”

不仅是祭祖,摆摊的、旅游的、烧秸秆的……进入七里海湿地保护区核心区的人越来越多,每年达到三四十万!

政府意识到问题严重。从2017年起,天津打响“湿地保卫战”,主要涉及七里海、大黄堡、北大港、团泊洼4个湿地。在七里海,土地流转、引水调蓄、苇海修复等“十大工程”热火朝天干起来。

最难的,还是迁坟。

“平时挺要好的哥们儿,一碰这事儿,准要翻脸。”于国兴做工作,对方经常反问,“凭什么让我迁?你家先迁!”他总是回答,“我第一个迁!”

说通自家的叔叔、大爷们,于国兴找来专业迁坟队,带来火化设备,安置好新骨灰堂。同时,他叫上村两委班子、党员干部,跟他带头迁坟。

一切准备停当。鞭炮在七里海湿地保护区核心区发出最后一波声响,于国兴带头迁坟,村干部紧跟其后,“西五村”约500座坟茔半月内全部迁完。

“保护湿地说说容易,但涉及老百姓的坟地、土地和营生,每一步都需要党员干部的决心与智慧,都需要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天津市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徐波说。

2020年7月23日拍摄的天津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白鹭。新华社发(孙凡越摄)

在大黄堡湿地,另一位村支书张有旺带头舍弃了经营30多年的鱼塘。大黄堡村有5000亩地在湿地保护区核心区、6000亩地在缓冲区。2008年,核心区土地集中流转,这个试点村的村民搬进了楼房。2019年,湿地保护又集中流转这个村缓冲区的土地。

这意味着渔民要彻底放下渔网。“心里百般舍不得,可一想到养鱼的饵料给湿地水质造成不良影响,行业饱和利润降低,我劝大家拿上土地流转金,走吧!”张有旺说。

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是个庞杂工程,每一项都要投入真金白银。以土地流转为例,仅天津市级财政4年来累计拨付3.73亿元,天津湿地保护“1+4”规划总投资达374.9亿元。

有舍,就有得。4年来,天津4个湿地保护区累计完成补水13.77亿立方米,草地、林地和水域等重要生态空间总面积明显增加,其中七里海保护区较2017年增加1.62%,北大港保护区增加6.47%,大黄堡保护区增加1.30%,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

2021年4月27日,大批水鸟在天津市西青区西西海生态湿地上空飞翔。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拔出钉子”造绿屏

“钉子小镇”的党委书记张军给镇子取了个新名——“城市绿楔”。今年8月,总面积约5.18平方公里的西青生态廊道在王稳庄镇建设完毕,湿地湖岛相间,阡陌稻田交错。

然而4年前,王稳庄镇还是一个被叫了30多年的“钉子小镇”,兴盛时期小作坊生产的钉子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达40%。同时,镇里环境也遭到巨大破坏。

小韩庄村村民张成发曾经开了个生产气排钉的小作坊,一年挣10多万元。2017年,村干部传达要求,关闭小作坊!“业务做熟了,关门怎么活?”张成发说,他开车转了天津大港、静海等地,想换个地方继续干,结果发现政策一样,哪儿都办不成。

2017年5月,天津开始集中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当年整治2.1万家!同一时间,天津决定“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要严格中间地带规划管控,形成绿色森林屏障”,并于次年正式划定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王稳庄镇有一半以上区域位居其中。

“痛下决心,‘拔起钉子’。”张军说,王稳庄镇关停取缔9个村级工业园,涉及800多家“散乱污”企业;保留下来的赛达工业园,主要发展高端制造业。

找不到门路的张成发,来到赛达工业园,凭借多年工作经验,成为一家高科技钉子生产企业的质检员。现在,他经常带着孩子到小作坊的旧址转转——那里已经变成崭新的生态廊道。

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大约是天津中心城区面积的两倍,连通天津南北两大湿地和水系。天津市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黄鹤说,生态屏障规划内容完成后,夏季天津中心城区东南部将降温0.2至0.4摄氏度,湿度可增加2个百分点!

然而,生态数据尚未实现,2018年初,天津的经济数据先行“跳水”。“很多人不理解,说舍弃这么大一块经济发展空间。”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现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边伟光说,其实,绿色的发展密码蕴含其间。

今年6月,位于生态屏障内的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一期投入使用并迎来首展,带动相关展业聚集。今年2月就吸引691家会展企业落户津南区。

“展馆本身就秉持‘绿色’理念。”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管理部总经理助理郭济语说,“一期运行以来,靠光伏发电解决了自身运行所需约10%的电量,一二期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

碳就是钱。生态屏障内2.7万亩储备林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日前完成核证。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李天表示,这部分储备林20年间可以形成25万吨左右的碳汇量,至少可以产生500万元的碳汇收入。

经过修复建设,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已达18.73万亩。“这些树估算年碳汇能力15万至20万吨,简直就是‘绿色银行’!”边伟光说。

2020年6月8日拍摄的南堤滨海步道公园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打开岸线”亲海景

“真没想到,如今在天津家门口也能‘赶海’啦!”市民李燚的女儿高兴地告诉在老家的爷爷奶奶。

前不久,家住滨海新区的李燚带着女儿到海边,堆沙子、捡贝壳、捉小鱼,玩了个痛快。“天津有临海之名,过去设围墙搞生产,很难走到海边,没想到最近增加了这么多临海公园!”

“海岸既用于生产,也用于生活。我们舍弃过去的海岸开发,围着海岸修复生态,还大家一个亲海靠海的城市!”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副处长张士琦说。

浣溪观鱼赏花影,伫立丘澜听海韵……天津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的景点名称,连起来就是一串串优美的诗句。工作日的中午,周围“上班族”云集于此,坐在中心驿站的露台喝一杯饮料、凭海临风,走在新老海堤之间的湿地拍几张照片、漫步徜徉。生态福利正成为他们的工作动力。

然而几年前,作为永定新河入海口的左岸,这里滩涂淤积切断水系、老堤坝防洪能力不强、临海湿地面临退化……有关部门在此扩挖疏通三条水渠、打通水系循环,建设生态湿地,并在老堤外侧建新海堤、提升防洪能力,最终在海河交接的半咸水沼泽环境中,打造出这个气质灵动的自然系统。

天津原有153公里自然海岸线,加上人工岸线,现有海岸线达359公里,为解决岸线面临的各种生态问题,天津出台“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规划,并与落实国家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结合起来,多方联动消除死角。

市城管委全面排查清理近岸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市农业农村委开展海水养殖污染和渔船渔港污染治理,市水务局全力改善河道和入海河流水环境面貌……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孙韧说,经过努力,天津12条入海河流已从2017年的“全部为劣”,变为2020年的“全部消劣”;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已达70.4%,比2017年提高53.8个百分点;海洋捕捞总产量与2015年相比减少25%,增殖放流各类苗种近72亿单位。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形似“飞鱼入海”的国家海洋博物馆,已经与周边的东堤公园、滨海妈祖文化园、贝壳堤湿地公园浑然一体。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这座主题为“海洋与人类”的“海上故宫”,在今年9月也成为天津海洋文化旅游产业(人才)联盟的主席单位,将带动行业迈向更高层次。

以“871”为代表的生态工程,不仅打通了天津的海陆生态系统,也成为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十三五”期间,3062个项目从北京来到天津,投资到位额4482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天津GDP与2019年、2020年同期增长8.6%;全市新增民营市场主体同比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9.5%,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位居前列。

标签: 绿色天津“舍与得” 青海新闻网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资讯播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