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教育评价改革正在“破冰”

2020-12-02 08:23:06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提及江苏教育,似乎很难摆脱“军备竞赛”“艰难模式”等标签。地处全民高度关注下一代教育的经济发达地区,基本义务教育兜底任务早已完成,家门口的教育均衡变为现实,但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待与需求也在与日俱增。

育人必先兴学,强教必先强师。面向未来,什么样的教育生态才能适应“全人”培养的育人变革新要求?如何施策才能取得多方认可?记者近日在南京调研发现,一场全面聚焦教育领域深层痛点的改革已经打响,南京正在努力破题,引领变革。

校长园长到高校“上学”,教授到中小学开课

前不久,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校长胡松到南京大学报到,在接下来的2年时间里,他将在这里接受“准博士”的培训。

“我是带着一线办学的困惑来南大报到的。”胡松说,希望通过院士、教授们的指导,对学校、对自身的发展,对南京教育的未来做出深度的思考。

跟胡松一起“开学”的还有二十多位中小学、幼儿园的校长、园长。11月中旬,南京市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对象高级研修班在南京大学开班,这是南京市与南京大学合作共建的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项目之一。授课老师既有科学、人文、社会、教育等专业的教授,也不乏院士、长江学者。

“这样的师资在南大也是顶配。”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运来介绍,教育不是培养毫无自主创新意识的顺从“小绵羊”,而是要培养蓬勃有朝气的“小老虎”,只有创新型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学生。

作为全国高等教育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南京拥有各类高校50多所,包括1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近年来,该市围绕育人方式变革,大力拓展校地深度合作,推动资源共建共享,大中小学段衔接路径不断拓宽。

浦口区地处长江北岸,专任教师平均年龄最大,教育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是突出短板。2018年7月,区教育局与南京审计大学合作开展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的全学段共建,不仅开办附属幼儿园和小学,高校还委派学科教师和优秀学生参与特色课程教学和社团活动辅导。

不仅拉长短板,也要做强特色。秦淮区教育局副局长徐永利介绍,2019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秦淮区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向中小学输送思政、科技、心理健康等特色教育资源。瑞金北村小学挂牌南航附属小学后,新开设了3D打印、无人机、航空科普等12门特色课程或社团,今年6月,学校设立“何畏工作室”,邀请南航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名师徐川、何畏讲课,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研究。

在南京,越来越多的大学图书馆、实验室、双创平台等教学科研和公共平台资源面向中小学开放,通过建立实验实践课程基地和终身学习实验室等方式,共同探索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联动贯通的教改路径和人才培养模式。

“合作共建打破了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两张皮’,促进了双方的资源共享,让高校办学理念对基础教育产生创新效应,拓展了中小学师生的认知结构。”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张生说。

探索“全人”教育,为未来奠基

“你们爱排球吗?你们为什么打排球?”这是电影《夺冠》中郎平问所有女排队员的一句话。“郎平之问”不仅是影片的主旨,也蕴含着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学生为何而学?师者为何而教?什么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这些年,南京培养出了女排奥运冠军惠若琪、张常宁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体育日益成为南京教育的一张特色名片。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近百所中小学在国家级各类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南京一中男排、三中女排多次获得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冠军,2019年双双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U15)并夺冠。

“全市600多所中小学都有特色体育项目。除了校园足球联赛,我们每年还有12大体育联盟赛事,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一项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并把它变成终身的爱好。去年一年,全市约3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市联盟竞赛,近40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市、区、校联动的校园系列竞赛。”市教育局体卫艺处负责人说。

不仅要回答“钱学森之问”,也要答好“郎平之问”。在南京,从应试本位回归育人本位已成共识,一系列智育、体育、德育齐头并进的改革举措强力推进。

“人有没有心灵的归宿?”“为什么发达国家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反而更高?”“为什么李广‘难封’?”……在中华中学的逻辑课上,接地气的经典案例替代枯燥的逻辑理论,用“烧脑”的逻辑游戏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生们甚至脸涨得通红与老师辩论,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这堂课背后,是中华中学多年来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持久努力。校长徐飞说,从《懂一点逻辑》到《批判性思维》再到《迈向卓越理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就可以掌握批判性思维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深入探究。如今,“会质疑,重实证,讲逻辑”已成风气。

“考试、升学、改变命运、找一个好工作都是教育的工具价值,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素养、身心和谐、人格完善才是教育的本位价值。”市教育局负责人认为,课程应该是经典的社会生活的浓缩,改革的目标就是让更多人为孩子们的体育、艺术表演由衷喝彩,让同学们在乡野农田共同体验丰收的快乐。

如今,全市100多家博物馆、科普馆、生态园、工作坊等场地与基地与学校结盟,成为中小学生校外体验站和劳动实践场所。到了节假日,学生可以去南京博物院近距离接触历代古文物,制作古代乐器;去中山植物园剪枝修叶,管理田垄;去实践基地砖瓦厂,体验金砖制作整套工艺流程……

教育评价改革正在“破冰”

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学方向。改变“唯分数论”的评价导向,树立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评价标准,离不开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

南京已经有很多中小学开始先行先试。鼓楼区从2018年暑假启动了“学校自主发展”改革,通过“一校一特”工程,改进现有评价体系相对单一的问题。例如,芳草园小学制定了《阳光儿童生活行动指南》,琅琊路小学以“十大任务”培育孩子“快乐做主人”,鼓楼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强调“贴地而行、向上生长”等等。鼓楼区教育局负责人认为,通过“自主发展”鼓励学校强化自身特色,充分释放潜力与活力,才能营造出教育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的良好生态。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不仅得有一桶水,还要能教会学生们取水的本领。如果说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师评价则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但一线教育工作者也面临现实困惑:在应试教育仍占主导的大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何与知识点、分数等一般目标相结合?为此,南京通过开展百校千师携手共进计划,建立名师工作站,建设“四有”好老师团队,开展“南京教育好故事”师德宣传教育活动等一系列举措,提升职业素养和师德师风,让老师们“桶”里的水位上升、水质提升,尽快跟上育人改革的步伐。

“90后”朱琦娜是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一名年轻老师,不仅钻研教学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今年,学校改革教师评价制度,评选出一批优秀教师,朱琦娜也位列其中。“学校打破常规,给我们一线年轻教师更多机会,让很多年轻教师看到希望。”朱琦娜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已成为南京改革教师评价的一大亮点。

“12月5日,首届全国基础教育论坛将在南京召开,这是对南京聚焦育人方式变革、基础教育取得优秀成果的充分肯定和鞭策。”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孙百军表示,下一步,南京将聚焦育人方式变革、坚持内涵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蒋芳、陈席元)

标签: 教育评价改革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资讯播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