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 > 正文

焦点资讯:“作文之星”风采 | 丁熙桐:抓准细节,把心里的热爱写出来

2025-11-12 11:05:58来源:紫牛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它的身体宛如会移动的棉花糖,圆圆的眼睛亮晶晶,就像两颗璀璨的夜明珠。”这段充满童趣的描述,出自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校三(1)班丁熙桐的笔下。文中,她以孩子纯真又细腻的视角,把对萌宠的喜爱展现得真切又动人。

11月11日下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对丁熙桐及她的指导老师马晓攀进行了采访。

“雪白雪白的小卷毛摸起来特别柔软,毛茸茸的耳朵耷拉在头两侧,喝水时用粉舌头舔得水盆叮咚响。”这些对比熊犬的生动刻画,在丁熙桐的笔下显得格外鲜活。当谈及写作时的灵感来源,丁熙桐满眼期待地分享:“我特别喜欢小动物,尤其是比熊犬,每次在路边看到都会忍不住停下来观察很久。”她告诉记者,自己会悄悄记下比熊犬追着人跑的模样、撒娇时扒膝盖的动作,还有吃饱后翻肚皮求挠痒的憨态,这些可爱的瞬间都成了作文里的“宝藏素材”。“写作文的时候,我就像真的拥有了一只属于自己的比熊犬,想着要给它做美食、穿漂亮衣服,越写越开心。”丁熙桐笑着说,把心里的热爱写出来,不仅让作文有了温度,也让这份期盼变得更真切了。

丁熙桐对生活的细致捕捉,离不开家庭的耐心引导。家长分享说,他们一直以“兴趣为先”培养孩子的表达欲,鼓励她大胆分享想法。而面对孩子初期难以坚持阅读的问题,则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习惯。“孩子刚开始很难坚持每天阅读,我们就从亲子共读入手。”丁熙桐家长分享道,每天会抽出固定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读完后一起交流故事情节、分享感受,“从最初的5分钟,慢慢增加到10分钟、15分钟,不知不觉就让读书变成了日常习惯。”

谈及对学生的习作指导,指导老师马晓攀分享了自己的核心方法:“我通常会用多感官训练的方式引导孩子,让他们从看、听、闻、触等角度观察事物,再结合与写作对象的相处细节展开创作。”她举例说,小朋友刚开始写小狗外貌时,大多只能写出大概轮廓,“这时候我会引导孩子聚焦小狗身上的特质,比方说小狗的眼睛是什么形状、嘴巴有什么特点,再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句子自然就生动了。”

针对动作描写,马晓攀还总结了“慢放拆解法”。“小朋友常写‘小狗会翻肚皮’,但描述很单薄。我会让他们把这个动作像电影镜头一样慢放,回忆翻肚皮前小狗做了什么、跑来时的姿态、互动时的反应,一步步拆解后,写作的层次和细节就都丰富了。”

而在培养写作兴趣方面,马晓攀的“漂流日记”妙招让记者眼前一亮。马晓攀分享说:“低年级孩子对固定框架的写作会有畏难情绪,所以让孩子们把漂流日记当成自己的‘朋友圈’来写。”在记者翻阅班级的漂流日记发现,孩子们有的写下爬山时的新奇见闻,有的记录逛海洋乐园的欢乐瞬间,还有的用彩色画笔勾勒出游记场景,或是贴上精心挑选的照片,让文字与画面相映成趣。“其他同学会互相传阅、写下评语,慢慢就把写作变成了自然的情感记录。”马晓攀说,当孩子愿意写自己喜欢的内容时,课堂上学的好词好句、生动句式,就会自然而然融入习作中,实现从被动积累到主动运用的转化。

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工作室主持人 徐泽彤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校对 胡妍璐

标签: 最新资讯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资讯播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