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 > 正文

如何向国际传播好黄河文化?专家学者支了这些招_世界速读

2023-04-22 04:51:36来源: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孙杰 辛振东 东营报道

作为黄河文化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4月18日下午,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论坛在东营举办。论坛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作精彩主旨发言,并围绕“黄河文化内涵及国际传播”“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策略”“媒体传播经验与实践”等话题开展圆桌对话。


(资料图)

加强和提升黄河文化的标识

黄河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融合力。历史上黄河文化经过多次大碰撞、大融合、大交流,不断兼容并蓄,纵横推延,向更高层次发展,向更广大地区辐射,为一体多样中华文化体系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核心引领作用。

不过,黄河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力、影响力还有待加强。在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经济日报社原社长兼总编辑张小影看来,要做好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文化的全面系统研究,更精确地提炼展示黄河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建立起沟通历史与现实、拉近传统与现代的黄河文化体系,更好地展现中华民族对伟大复兴奋斗目标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自信。

同样,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在主旨发言中也表示,想要做好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需要更加系统地对外介绍、传播黄河文化,讲好黄河的故事。要显著提升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标识,以及黄河文化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过程中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随后的圆桌论坛环节,黄河水利科学院黄河文化中心副主任田世民的发言中,同样提到了要提炼黄河文化标识。他说,在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的过程中,要提炼出来能够代表黄河文化的铭牌或标识,这样才能把黄河文化做系统、做亮,然后推向国际。

加强黄河文化与其他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有意思的是,在谈到如何加强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时,多位学者都认为要增进与其他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田世民认为,沿黄省(区)要加强在项目、会议、人才及沿岸城市间的交流,这样才能把系统、完整的黄河文化推向世界。

“从以往有关黄河治理的国际合作来看,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主要是依靠来华外籍人士的传播或参加国际会议的方式来进行交流。”黄河水利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黄河画传》执行主编侯全亮如是说。

和侯全亮的观点一样,于运全在接受海报新闻采访时也建议,未来,可以将黄河文化论坛打造成一个国际文化论坛,邀请世界上其他的大河文明来山东展示,在齐鲁大地上打造一个黄河文化国际交流对话的平台,将世界主要的大河文明成果在这里展现汇聚,通过交流互鉴的方式,把黄河文化的故事讲好。

借助新手法、新技术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除了提升标识和交流互鉴,更多的专家和学者都建议黄河文化在进行国际传播时,要创新手段,用好ChatGPT等新技术,增强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度。

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院院长程曼丽在圆桌论坛环节发言时说,在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方面,我们也要采取文字信息、绘本图画、表情符号、网络数字语言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使这方面的信息可以在跨时空、跨国界、跨文化的数字空间里产生影响,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翻译软件,多语种、多语态间的信息交互和情感表达。

而中国日报副总编辑孙尚武也认为,要做好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要进一步注重叙事的创新,增强黄河文化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要进一步注重技术赋能,让黄河文化的故事更加地生动有趣;要进一步注重本土传播,增强黄河文化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做好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首先要创新话语体系。”中国新闻社副社长、副总编辑王旻说,通过TikTok、Facebook等符合外国人阅读方式和习惯的新媒体平台,把中国的声音传递出去,用海外受众能够接受的传播方式,最后达到传播的效果。

黄河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源泉所系、血脉所依、根魂所在。就像外文出版社德文专家、“中国外籍翻译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李博瀚在发言中说的那样,黄河文化海外传播及生态旅游海外推广前景非常广阔,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还有助于在海外建立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中国形象。

标签: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资讯播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