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 > 正文

夜读:爱说“我都行”的人,真的都行吗

2023-05-30 09:08:06来源:山水温宿  

夜读

你有没有这种经历:当别人在征求你的意见时,明明自己心里有了答案,但还是怕麻烦别人而不敢表达,结果一肚憋屈。

其实,健康的关系不是牺牲和奉献,而是每个人都能表达需求、互相协商。只有这样,才能走得长久。


(相关资料图)

点击音频收听

《爱说“我都行”的人,真的都行吗》

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

聚餐时,当别人问你,要喝可乐还是雪碧的时候?

明明你有答案,却说都行。

和一群朋友去旅行,别人征求你意见,问你想去这个景区,还是那个?

明明你有倾向,却说都行。

其实,很多人在关系中,都不敢表达需求。

今天来聊聊,为什么我们不敢提需求,以及怎么应对这种情况。

1 关系中,很多人不敢提需求

前两天,我约朋友去外地玩儿。

由于火车站就在我家附近,我的预想很安逸。

坐公交10分钟就能到火车站,不用紧张也不用奔波。

我对朋友说,你可以在我这里住一晚,第二天我们一起出发。

朋友说,可以啊。

可我们买了票后,我发现我搞错了,那班车不是从我这里出发的,而是距离她家较近的火车站。

她很开心,说这下不用折腾了,那你过来我这边住吧。

我查了查路线,心情变得沉重。

我下班到她家要1小时20分钟,去火车站还要1小时。

更累人的是,我们买的是站票,还要在路上站2小时。

轻松出游的心情,瞬间不美丽了。

其实相比我去她那里,她来我这里更方便一些。

毕竟她下班到我这里只要1小时,去火车站也只要10分钟,车票也可以改签成有座的。

可票已经买了,看朋友那么开心,我又不好说什么。

只得忍着不适,答应了。

可内心总是憋闷着一口气,觉得很难受。

不敢提需求的,还不止我一个。

前两天,小荣约朋友一起去游乐园。

朋友说:最近回老家了,等回来再一起玩儿。

小荣便答应了。

之后,朋友叫小荣出去玩儿。那两天,小荣工作特别累,只想宅家。

可又觉得是自己邀约在先,不去似乎不太好。

只能勉强答应。

可心里又很沉重,似乎陪朋友出游成了一个任务。

其实,很多人像小荣一样,在关系中不太敢提需求。

可这样的他们,内心不适、憋屈,好像堵着一块儿大石头。

做什么都心事重重,闷闷不乐。

这样的忍耐、憋屈,不仅对关系无益,甚至有害。

一旦我们在关系中,压抑自己的需求,连带着这个人,也会被我们视为麻烦。

背地里会有很大的怨气,而这些怨气不会消失,只会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候爆发。

而这会真正伤害到关系。

因此,压抑需求,不仅让人难受,对关系也无益。

2 为什么我们不敢提需求?

a.认为提需求=自私、事儿

正如开头提到的事情,买了票之后,我发现车站搞错了,对我而言,出行时间和耗费精力大大提升。

可我却不好意思提出异议,因为我觉得车票都订好了,我提出异议,就会显得我很自私、很事儿。

其实,我并非不愿意迁就朋友,只是那一趟列车,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大大超出我愿意承受的范围。

可由于害怕,被说自私、事儿,我不敢表达我的需求。

因为在约定俗成的观念中,有需求,常常代表着自私、小气。

我们常常会说一个需求很多的人,很“事儿”。

怎么别人都行,就你不行呢?

怎么就你问题多,意见多呢?

相反地,我们被鼓励成为“我都行”“我可以”的好好先生。

只有我们少表达,甚至不表达需求时,我们才会被认为“好说话”“大度”“无私”。

在这样的评判体系下,我们很难大方坦荡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b.认为提需求=以自我为中心

很多人不敢提需求,还有一个原因是:

他(她)们总把提需求,理解成要么满足我,要么满足你的,非此即彼的事情。

他(她)们觉得,只要我提出了一个需求,别人就得满足我。

当别人问,你要喝可乐,还是雪碧?

很多人会觉得,如果我说我要喝可乐,那别人为了满足我,就会买可乐,就无法照顾到其他人了。

旅行中,别人问你去景点A,还是去景点B?

很多人会觉得,如果我说去景点A,那就无法照顾到其他人了。

似乎满足需求,是一件非黑即白的事情。

要么满足你,要么满足我。

所以,如果两个人中一定有一个人牺牲,那么,我们会选择牺牲自己的需求。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不敢变得不敢提需求。

3 我们可以怎么做?

a.建立合理的需求观

正如前文提到的,在约定俗称的观念中,表达需求常常会被评判。

相反地,“什么都行”的好好先生则会被赞美。

可事实上,正是这种观念,让关系中的我们憋屈、难受。

相反地,只有大胆地表达需求,才能在关系中照顾好自己。

在开头的事情中,思考了一天后,我对朋友说:

其实我觉得去她那里,我会感觉有点累,我们能不能改签去我这里?

没想到,朋友听了,马上说:

“可以啊,其实我想了想,去你那边确实更方便点。”

一瞬间,我感到轻松多了,也更开心了。

我终于鼓起勇气告诉朋友,我说:

“其实,你总是说都行啊,无所谓,所以我就感觉我提出一些需求,会显得很自私。”

可朋友却说:

“不会啊,你有想法或者需求就直说,真的没什么,我有需求也会说的,最重要的是两个人都舒服啊”。

那一刻,我意识到,健康的关系,不是牺牲、奉献,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表达需求,并且想办法照顾到每个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舒服,关系也才能长久。

b.摒弃非此即彼,学会双赢思维

很多人不敢提出需求,另一个理由是怕提出以后,舍弃了他人的需求。

因此,我们选择自我牺牲。

可事实上,大部分时候,面对需求,大家采用的是一种双赢的方式。

即既满足你的需求,又满足我的需求。

比如,当大家问说,你要喝可乐,还是雪碧?

其实,是在征集所有人的建议。

如果多数人喝可乐,少数人喝雪碧。

那么可以多买一些可乐,少买一些雪碧。

哪怕全场下来,别人都喝雪碧,只有你一个人喝可乐。

其实,也可以给大家买雪碧,再为你一个人买一瓶可乐。

这不是一场围绕着你的游戏,而是一场双赢的游戏。

当然,可能有人要问了,如果我和其他人的需求冲突了,怎么办呢?

比如,我和朋友约见面,她想让我去她家,我想让她来我家。

两个人都不想奔波,怎么办呢?

其实,可以把双方需求表达出来,再想办法:

比如,我们可以找一个折中点见面。

或者,可以这次去她家,下次来我家。

总有一个办法,能照顾到双方的感受。

写在最后:

在人际关系中,表达需求不是“事儿”,更不是“自私”。

相反地,它是正当自我照顾的开始。

是时候,学会表达需求,开启一段舒适的关系了。(来源:壹点灵心理 作者:碳水化合物)

主播:王晶

昌吉州融媒体中心编导、主播

标签: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资讯播报

推荐阅读